千亿级企业如何用数据驱动管理


永洪BI起到了关键作用,帮助海信完成了包括数据订阅、数据频道、数据大屏、数据集市、数据管控以及数据治理等工作

关于海信集团

 

海信成立于1969年。2021年,海信全年营收1755亿元,同比增长24%。海外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32%;自主品牌占比超过80%。

 

海信总部位于中国青岛。53年来,海信坚持“诚实正直、务实创新、用户至上、永续经营”的核心价值观和“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业务涵盖多媒体、家电、IT智能信息系统和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以彩电为核心的B2C产业,海信始终处在全球行业前列;在智慧交通、精准医疗和光通信等新动能B2B产业,海信也占据了全国乃至全球领先位置。家电板块与科技板块相得益彰,海信正在实现由 “家电公司”向“高科技公司”的华丽转身。

 

目前,海信拥有青岛、顺德、湖州、捷克、南非、墨西哥等29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设有青岛、深圳、美国、德国等共20所研发机构,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万余人,硕士博士近7000人,初步建立了全球协同的研发体系。

 

随着部门各业务系统的逐步上线以及现有系统的不断应用,数据的深层次运用需求日益明显。BI系统分析的核心是从数据中获取价值,价值体现在从数据中获得更准确、更深层次的知识与洞察。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提升对数据的认知计算能力,让计算系统具备对数据的理解、推理、发现和决策能力。

 

支撑海信智慧新生活战略落地的数字化建设

 

海信正在从一个传统家电公司向高科技公司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无论是产业业务运营,还是人员的工作模式转变,都需要数字化的支撑。海信的数字化转型紧紧围绕着联接人、机、料、法、环,打通端到端流程,技术协同上下游合作伙伴,利用数据和先进数字化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一体化、智能化,支撑运营效率快速提升。

 

 

 

海信搭建了“双中台”的数字化转型系统架构,即以业务能力共享服务为核心的业务中台,以及以数据共享服务为核心的数据中台,驱动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很漫长的过程,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如何用数据驱动管理。因此,海信着力建设了数据平台。

 

随着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概念及内涵的深入人心,福田戴姆勒也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尝试。2021年福田戴姆勒对公司全价值链进行了数字化转型调研,从工业物联网、智能仿真设计、智能智造、智能诊断、预防性维护几个方面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力争通过5-10年的时间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

 

海信早在2014年便开始建设数据仓库,2018年基本上完成了平台能力的升级和整合,目前已经具备了批量实时采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并应用了AI 算法能力,支撑各类数据的应用场景。在此过程中,永洪BI起到了关键作用,帮助海信完成了包括数据订阅、数据频道、数据大屏、数据集市、数据管控以及数据治理等工作。

 

围绕用户场景构建的数据应用体系


福田戴姆勒的商务智能可视化平台构建在永洪科技的Z-Suite产品上,支撑了销售、售后、质量以及职能部门数据可视化分析的任务,为提升数据价值、降本增效等方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例如,基于永洪BI建立的大数据智能决策平台,以端到端的数据流为基础,实现生产运营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以数字为核心驱动力,实现制造现场信息传递浅层化、信息共享透明化、互动更新及时化、业务执行信息化、分析决策智能化,从而不断提升生产协同效率与质量,全力赋能工厂智慧运营。提供决策支持,将集团各部门的关注指标、管理方式以及部门对工厂的评价体系,都注入到大数据决策平台中。管理思路与报表数据相结合产生出规范的报表分析体系,为集团各管理部门的月度经营例会、集团对部门以及部门对工厂的评价和考核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数据应用中,数据质量的管理最为关键,如果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最终的数据结果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在实践过程中,总会遇到业务人员对数据结果的质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数据质量的不足。

 

海信构建了完善的数据治理组织,包括数据管理人、数据所有人、数据生产人、数据使用人和IT支持的团队,将所有业务系统里的数据标准,以及数据平台的指标、报表等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以充分保障数据质量。

 

数据应用阶段,通常会对用户调研收集报表需求进行开发,开发完成后将登录地址给到用户,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普遍反馈无法找到所要的报表。

 

于是海信开发了“数据订阅”机制,搭建了“数据超市”,每张报表都像超市里的产品一样标注好,并附上指标分析维度、适合场景等信息,用户只需要一键订阅,就可实现“数据找人”,也就是用户订阅完成后,会通过邮件自动推送,用户只需要轻轻点击即可查看。

 

 

“数据订阅”机制是一种离散型的订阅模式,解决当前数据报表查看需求。海信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数据报表形成一个体系化的系统,即“数据频道”。

 

数据频道将海信集团及各子公司的报表进行统一规划,开展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这样就能达到统一的标准。同时又允许各个公司做一些个性化的分析,就像电视频道下会有各自不同的节目。各个公司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最终形成良好的数据氛围。

 

 

在数据应用方面,原本是通过Excel的方式汇总、处理数据。由于海信的产业较多,每天将数据整合、处理后提交给决策层,工作量很大,并且有滞后性。通过永洪BI,构建了“高管大屏”,统一处理、即时更新,高管可以查看当天的数据情况,横向可以实现十几种数据维度的查看,纵向可以从总部到分公司层层钻取,并获得行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提升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健康的资金可以保障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海信是一个非常稳健的企业,因此把资金管理放到了第一位。管理资金占用是财务领域的重要一环,库存积压、应收账款未回等都会造成资金占用问题,影响资金的周转。以前财务人员需要每周投入两到三天的时间统计和处理问题资金,每个分公司投入一到两个人,整个集团便需要有七八十人处理问题资金。

 

现在通过数据平台的整合、数据逻辑的梳理,将原本需要手工处理的工作全部系统化,把更新频次从每周提升到了每天,总部与分公司不再有数据的“时差”,实现实时管控。并且借助数据平台,将各公司资金占用的规则进行了统一规范,成为了管理资金的有效抓手。

 

 

在制造方面,同样通过数据平台使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提升。例如车间每天晨会中的真实场景,通过“车间大屏”把所有数据展现出来,围绕数据开展会议,每个人只需要根据指标完成情况汇报工作,讨论解决方案即可。车间大屏可以实时监控每条产线的生产异常,真正做到数据驱动管理。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和效率管理人员每小时都可以收到数据平台移动端推送产量情况,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和预测,以确定是否可以达成计划,做出及时的调整优化。这种形式在海信已经成为常态。

 

激活全员积极性的数据文化

 

海信的数据应用规模迅速扩大。从2019年到2020年,报表数量从200+增长到了1000+,2021年大约有4000至5000张,数据挖掘类的应用50+,用户数在2020年达到了将近3000人,目前大约有5000余人。

 

如此快速的增长,如此大的应用量和用户数,数据部人员是不是每天都在做数据处理和报表开发?其实不然。海信通过数据文化的建设将大量业务人员培养成为数据分析师。海信打造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并制定了初级、中级、高级的数据分析师成长机制。同时,还在整个集团范围发起了数据分析师大赛,提升员工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海信建立了数据分析师的执行制,即初级、中级和高级数据分析师的称号是在执行过程中升级,如果积极地进行了数据分析工作,就可以获得附加分。对于员工来说非常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晋升。

 

通过这些方式,海信的数据文化逐步建立,数据分析师队伍一年年的壮大,整个集团充满了数据分析的氛围。

 

经过多年的建设,海信在数据的治理、分析、应用等方面逐渐走向成熟,数据平台也愈加完善,在各个领域实现了通过数据驱动管理,使企业数据发挥了应有的价值。未来,永洪科技将继续与海信深度合作,推动数字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让数据应用更敏捷、更智能,成为海信实现智慧新生活战略、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

 

行业相关案例

制造行业案例-北汽股份

借助永洪BI数据分析平台,将数据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现,构建了BI管理驾驶舱,以及各类数据报表,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展现和深入的数据分析与洞察。......

查看详情

制造业案例-领航集团

建立全面集成的业务分析系统,形成“集团-公司-工厂-部门-产品”的综合运营分析系统,将运营数据转换为“业务及时洞察”。......

查看详情

制造行业案例-江苏晶鑫新材料

从实际出发,在现有基础上对已有的大量数据进行重新整合上云,然后对分析模式进行改造完善,逐步地形成一套新的行之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模式。 ......

查看详情

永洪BI
更敏捷、更快速、更强大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3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0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