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行业资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生态产业大数据应用

借助大数据,一个生态产业的隐形独角兽渐次浮出水面

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6-12-05 17:37:490

    “草原大数据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把草原的生态数据搜集起来,然后用来指导草原生态修复,修复的时候可以来监控监测。”卢欣石说。作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卢欣石今年第一次见到大数据平台,就给予了盛赞。

    卢欣石把大数据平台看作是草原生态建设的工具书,在这本工具书上,草原乡土植物的特性——诸如适宜生长的地域,适宜的土壤酸碱度、水分条件等一系列数据,被一一记录在案,可以随时查询。

    这个平台的运营者——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草生态),希望凭借种质资源库和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修复的标准化和产品化。将来,生态修复不是一个高门槛的工作。普通的农牧民,只要有了种子,有了大数据平台的“工具书”,就可以参与到生态修复中,建设自己的绿色家园。

    小草诺亚方舟

    在资本市场,蒙草生态被称为“中国生态修复第一股”。2012年上市后,蒙草生态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发展,公司资产规模及业绩均得到大幅提升,总资产及营业收入四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9.57%及37.13%,划出了一道惊人的成长曲线。

蒙草抗旱植物研究院种质资源库

    而这个“第一”,还有别样的内涵:蒙草是至今唯一一个自建种质资源库的企业,这显然是个“烧钱”的行为,种质资源库要维持恒温恒湿,是一项高成本的投入,一般是政府投资运营,在当今世界,也只有孟山都这样的种业巨头,才运营了自己的种质资源库。

    要解读蒙草,被称为小草诺亚方舟的种质资源库是个绕不开的存在,而蒙草生态的董事长王召明也强调:蒙草的三大产业板块,都是围绕着种子来构建的。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商业模式?这要从王召明的“羊倌儿理论”说起,他八岁起就在草原上放羊,春天哪种草先绿,秋天哪种草最后枯黄,他是记得最清的,这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把羊放好。因为羊会“跑青”,哪里有新鲜的嫩草,羊就往哪里跑,作为羊倌儿的他,就得时时跟在羊群后面撵上去,所以,他最懂草的习性,最了解草的变化。

    如今,这样的羊倌儿,被蒙草的科研人员们视作“土专家”。野外采集草种的时候,每遇到一个羊倌儿,都会被蒙草奉为上宾,让他们把当地的植物生长特性和荣枯时令讲得清清楚楚。

    这也自然谈到了蒙草的科研体系——这是让王召明自豪的事情,蒙草网罗了中国顶尖的草业科学家,但王召明认为远远不够,蒙草的科研是同时应该是平民化、小草化的。去沙漠里头取土样采种,蒙草不仅需要培育新品种的科学家,也需要广泛在野外的“土专家”……

    内蒙古阿拉善一年降雨量才30到100毫米,属于典型的干旱区。蒙草在阿拉善建立了荒漠植物研究院,进行荒漠乡土植物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大自然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不管自然环境如何恶劣,总有能顽强生存的草种。例如,在阿拉善发现的沙冬青,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650万年以前就有了,和恐龙同时出现——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气候剧烈变迁,他们都顽强得存活下来,具有超强的生命力。而蒙草建立生态研究院,就是要发现它,繁育它,让诸如沙冬青这样的品种,得到广泛应用。

蒙草研发团队野外测量

    沿着“发现——采集——繁育——保存——应用”这样的路径,蒙草公司先后建起了9个研究院,专心发现和繁育这些耐旱耐寒的植物,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内蒙古草原原生植物有近2400种,蒙草目前已经储备了1700种,到今年预计能达到1800种。

    王召明认为,这些草都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今天的人类,只需要遵循这样的选择,将这套生态密码解读开来。这也构成了蒙草的基础资源,在蒙草的全产业链条中,种质资源库是物质保障,蒙草的三大业务板块:种业科技、现代草业和生态修复,都依托于最为基础的种子,渐次铺展开来。

    生态修复宝典

    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境内的云计算基地,至今已建设4年多,这里距离蒙草的种质资源库近在咫尺。受优越的气候、地质、能源等条件吸引,近年来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和华为、中兴、曙光、中国科学院等信息、科技巨头纷纷选择在这里建设全国性的大型数据中心。

    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浪潮,也在不断刷新蒙草科研人员对大自然的认知。蒙草的种质资源库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内造福于农牧民,服务于草原生态建设,是王召明一直在思考的事儿:种质资源库是一个实体的宝库,如果这个宝库能搬到线上,就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的农牧民和生态企业,分享到它的数据。

    2015年,蒙草的科研人员组建了一个攻关小组,将历年来蒙草对乡土植物的普查和调研数据汇集整理起来,并广泛收集各地草原的土壤、水资源、气候、植被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这项浩繁的数据整理工作,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而背后的积淀,则是蒙草20年的田野调查和科研实践。

蒙草大数据平台

    王召明这样介绍大数据平台,它记录着大地每一个坐标点位的“水、土、气、人、草、畜还有微生物”数据,蒙草生态集成了内蒙古的地域范围内所有的数据,囊括气候条件、降雨量、适宜草种及微生物种群……将20年的积淀,全部搜集纳入其中。

    这个“宝典”能干啥呢?你只要在平台上的地图上一点击,平台就给出这一坐标点的全部数据。如果你要修复一块土地,你就直接可以以此为依据施工了,就这么简单。又或者,你有了一些植物种子,不知道它能用在何地,那么你在平台上查询,它即刻告诉你这个草种适宜播种的区域范围…… 

    王召明一直急切得想完成这件事,大数据平台基本完成了内蒙古地域范围内的数据集成,这当然不够,整个中国的干旱半干旱区的面积还有那么大,新疆、西藏,也同样需要这样的数据。

    9月22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现场,围绕“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这个主题,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召明提出,要继续完善和建设这个大数据平台,指导全国的草原生态保护。

    王召明建言说,对于在畜牧业生产、管理、产品流通等方面产生的信息和数据,也要进行系统地采集;而且,这样的数据采集和信息普查,应该持续进行,因为土壤里的植被情况是动态变化的,数据库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中国草牧科学领域的相关科研院所为保护草原生态的问题,做过多年探索,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可这些成果分属于各自的科研单位,没有向生产应用转化,不能与市场有效衔接。应该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地挖掘和分析,对草原生态修复的方向和理念做准确的预测和研判,并充分吸纳到这个大数据平台里,造福全国甚至全球。

    大数据机遇

    大数据对草原生态建设的意义,正在得到验证。今年以来,内蒙古草原面临巨大挑战,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两大草原出现近年来的大旱。

    蒙草大数据平台正在逐步发挥作用,通过这样的大数据内容,农牧民能够快捷地掌握当地及周边地区牧草生长状况,掌握适合本区域的牧草品种及种植技术,以提高产量、降低运营成本,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未来的粮食安全依赖于强健且适应性强的植物与动物性作物的生产及发展,因此充分发挥大数据在草业中的潜力就变得至关重要,也刻不容缓。

    而这也是内蒙古大草原大数据产业的机遇。11月7日,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面向全世界推介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此前,内蒙古制定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从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中心开放、科技研发支持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持。

 

 

蒙草大数据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当日举行的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说,大数据是大产业、大机遇、大红利,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拥有了未来。

    在这样的政策红利下,内蒙古的企业正在掘金大数据。王召明认为,在蒙草的全产业链条中,种质资源库是物质保障,蒙草要发展现代草业,当然要先有种子;有了种子怎么种法?要靠大数据平台的指导,大数据造福了草原,也给蒙草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今,在蒙草的科研体系之下,蒙草实施生态修复用的乡土植物草种,已经占据了80%—90%,这些种子和大数据平台,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核心利器。蒙草生态2016中报显示,蒙草公司在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3亿,同比增长9.26%,这样的业绩在中国经济L型的走势中颇为亮眼。

    今年6月21日,蒙草公司正式名称里的“抗旱”变成了“生态”,蒙草从侧重“抗旱差异”层面的产品供应,转变为以生态为核心的产业运营。目前,蒙草公司已形成立足内蒙古,辐射新疆、西藏、云南、青海、北京等诸多城市和省区的国内布局,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引下,公司与俄罗斯及蒙古国等国共享牧草,向阿联酋等国输出生态修复技术。实现从内蒙古走向全国,从国内走向海外的战略布局。

    掌握着种质资源、生态修复宝典的蒙草,无疑掌握了生态修复产业最为基础的资源,借助大数据,一个生态产业的隐形独角兽渐次浮出水面。

banner
看过还想看
可能还想看
热点推荐

永洪BI
更敏捷、更快速、更强大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3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0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