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5-22 10:59:440
编者按
为了解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情况,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CSISC)组织开展了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据研究,基于首页大数据Home GA(Home Government Affairs)监测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采集、分析和挖掘国民食品安全知识认知的相关信息,对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状况进行数据透视。报告对全国互联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相关数据样本进行采集和分析,共采集分析2015年~2016年11月食品安全相关新闻信息1869531条,采集消费者评论数据84536条,从国民食品消费习惯、食品安全认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本版刊登报告全文,向读者介绍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状况分析结果。
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主动关注度较低
研究发现,我国消费者在关注、获取食品安全相关信息时的主动性并不强。仅约7.4%的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经常主动关注食品安全信息,而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才关注的超半数,占比为51.3%,34.8%的消费者只是偶尔或极少关注食品安全,有6.5%的消费者表示从不关注食品安全相关信息。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使消费者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关注、获取习惯。
研究针对消费者购买食品的考虑因素也做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食品安全并非购买食品的第一考虑因素。消费者虽然比较看重食品的安全性,但在实际购买食品时食品安全性却并非首要考虑的因素,食品安全性16.5%的占比排在价格20.4%、口味16.8%之后,15.9%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考虑品牌,10.7%的消费者考虑购买便利性,10.1%的消费者会考虑食品的健康性。(见图1)
图1 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考虑的因素
二、互联网食品安全信息需理性对待
目前有超过半数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学习或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其中27.4%的消费者主要使用传统互联网,25.5%的消费者主要使用移动互联网;有16.9%的消费者通过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家人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其余的途径比重均不高。互联网上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很容易对普通消费者造成误导,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相关部门应做好互联网中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监管,使消费者能够获得正确的、有用的食品安全信息和知识。(见图2)
图2 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
三、日常用餐和食品购买倾向于便宜方便
23.8%的消费者常去小餐馆或流动摊点处用餐,有20.9%的消费者选择从网上订餐,去美食城(柜台)用餐的消费者占比为18.4%,去普通餐馆、连锁快餐店用餐的消费者分别占12.8%和12.4%,有8.5%的消费者表示公司平日提供工作餐,或去公司/学校的食堂用餐,3.1%的消费者表示会吃一些零食代替。
研究发现,菜市场、批发市场依然是消费者购买蔬果等食品的主要场所。40.8%的消费者表示常去菜市场/批发市场购买蔬菜、水果、副食等食品;20.2%的消费者常去大型超市/购物中心购买;常去个体店铺/流动摊点、便利店/小超市购买的分别占比18.8%和14.6%。
四、约七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现状持谨慎乐观态度
数据显示,约七成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持谨慎乐观态度,其中认为食品安全现状非常好的消费者占6.3%,25.8%的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现状还可以,38.1%的消费者认为当前食品安全状况一般;不太好和非常不好的消费者观点占比分别为24.3%和5.4%。可以发现,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近年来启动的一系列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对引导消费者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增强辨别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改善我国食品安全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普及仍是国民食品安全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
五、国民食品安全素养提升面临四大问题
在各类舆论关注中,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教育、违法食品添加剂/物、进口食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维权、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安全流言/谣言、食品功效虚假宣传、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等九大类问题内容最为集中。分析舆论关注表象背后的数据,四大问题成为国民食品安全素养提升面临的主要挑战。
1.部分消费者盲目迷信进口食品
超过三成的消费者认为国外食品更安全,原因首先是国外食品监管更加严格,占比为34.5%;其次是国外食品法律更加健全,占比为28.6%;第三是国外食品安全标准较高,占比为18.5%。(见图3)
图3 国外食品更安全的原因
2.食品消费偏重便捷性和价格
频繁曝出的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反映出目前广大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素养方面的问题——注重便捷性、价格,却忽视了食品的安全性。
38.7%的消费者表示选择网络订餐是因为价格便宜,32.8%的消费者表示网络订餐送餐上门,方便快捷,16.9%的消费者表示网络订餐选择比较多样,11.7%的消费者表示网络订餐美味可口。
39.8%的消费者表示,必须加强对网络订餐平台的监管,保证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30.1%的消费者表示,“饿了么”事件虽然对网络订餐平台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不良影响,但瑕不掩瑜,网络订餐仍有其优势及优点,不能一棍子打死;24.0%的消费者认为,网络订餐平台方便快捷,对学生族、上班族等群体非常重要,应鼓励其发展;6.1%的消费者认为,网络订餐平台缺乏社会责任感,监管也异常困难,应坚决取缔。(见图4)
图4 对网络订餐平台的看法
在使用过网络订餐平台的消费者中,46.8%的消费者表示会减少使用网络订餐平台的次数,尽量去实体店吃饭;30.6%的消费者表示,今后只会使用网络订餐平台订购熟悉餐馆的食品,没有去过的餐馆不会使用网络订餐平台;13.5%的消费者表示以后不会再使用网络订餐平台,没有安全感;9.0%的消费者表示,这些事件对自己没什么影响,还会继续使用网络订餐平台。
3.投诉问题食品的法律意识薄弱
仅有16.3%的消费者表示没有遇到过问题食品,4.8%的消费者表示经常遇到问题食品,偶尔遇到和极少遇到的消费者占比分别为31.5%和47.4%。
在遇到问题食品时,36.4%的消费者选择自认倒霉,23.7%的消费者选择找商家退货或者赔偿,22.0%的消费者选择找媒体或在网络上曝光,17.8%的消费者选择向有关部门或机构反映相关情况。(见图5)
图5 食品安全维权的做法
4.消费者食品安全科学素养需主动提升
仅有6.6%的消费者认为自己非常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比较了解的占比为13.2%,38.6%的消费者认为自己是一般水平,即处于人群中的平均水平,24.1%的消费者认为自己不太了解,认为自己不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消费者占比为17.6%。
分析消费者言论,在购买食品时,36.7%的消费者会注意食品的品牌或商标,30.7%的消费者会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16.0%的消费者会注意食品外观是否完好,13.2%的消费者会注意配料、食品添加剂等,3.4%的消费者会关注生产厂家或产地。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的素养提升需政府、企业、群众共同努力。
图6 购买食品时的关注点
永洪BI
更敏捷、更快速、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