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数据观察来源: 大数据观察时间:2017-04-09 09:49:110
“在技术进步的强力推动下,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思维”对广电媒体而言,就像是翅膀一样。有了它,广电媒体也可以“上天”。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宋建武、国双(Gridsum)联席总裁续扬,在不同的场合,都谈到了媒体融合、大数据和广电的关系。
宋建武是在河南广播大厦24楼会议室,围绕“中国媒体融合的战略与策略”的主题,做了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人大亚信媒体融合实验室总干事宋建武说,大象融媒非常有潜力,中原云是一个价值极大的平台。猛犸君梳理了他的10句精彩语录。
宋建武关于媒体融合的十句精彩语录
1.人人都有麦克风,不等于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传播的参与者,并不等于每个人都具备媒体的功能。
2.媒体融合的本质就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
3.媒体融合的目的是提升信息传播的效能与效率,实现传播效率的最大化。
4.媒体融合的五个方面: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
5.媒体融合的策略: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以我为主、借力发展。
6.媒体融合的三个关键:构建新的用户平台是核心任务、媒体融合必须适应新的传播关系、通过数据化转型走向媒体融合。
7.在技术进步的强力推动下,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
8.媒体融合数据库:内容数据库、客户数据库、用户数据库。
9.现阶段媒体融合的关键是构建用户平台、发展用户模式。
10.探索融媒体时代“新闻+服务”新商业模式,重构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逻辑和产业逻辑。
广电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了
续扬是在5月25日贵阳举办的数博会主题论坛之一——“创新,洞见,2016大数据与传媒产业峰会”做《互联网思维推动广电媒体融合》主题演讲的。他的观点犀利,直指“广电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了!”
因应数字汇流时代,虽然广电媒体加快了在新媒体领域的布局,然而在更具活力的互联网企业持续冲击下,广电媒体的受众、开机率、广告份额出现下滑。
“今天广电受到冲击,我觉得是一种思想上的冲击,但实际上广电媒体仍有其难以被替代的关键优势。”在续扬看来,广电不但拥有着顶级专业的节目制作团队,而且电视新闻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是广电媒体的“关键性”优势所在。
互联网时代,仅仅做好内容已经远远不够了,掌握用户需求是内容传播的最后一里路。过去受限于传统媒体播送形式,广电媒体“不知道用户在哪里,也不知道用户的诉求是什么”。
但随着互联网发展,2010年左右开始,网络电视台兴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观看各类节目视频,广电媒体开始积累海量用户数据,用户画像逐渐清晰。
对于开始拥抱大数据的广电媒体来说,问题在于面对海量数据如何解读,如何把这些数据利用起来,并进行迭代优化?
简言之,广电媒体也要建立起互联网思维——通过海量数据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再去策划内容、调整运营,不断优化、迭代内部流程,使之能够与用户诉求相匹配。
传统的决策方式可能是靠经验的积累,今天则需要依据“大数据+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对广电媒体而言,就像是翅膀一样。有了它,广电媒体也可以“上天”,与互联网企业并驾齐驱!
“大数据”是怎么做到的?
“大数据”依靠的是技术创新,对广电人来说,就是掌握用户收视路径的背后的方法论。首先需要采集数据,包括传统的视听、新媒体的数据,这些原始数据直接看是看不出任何东西的,“数据越多往往越不知所措,最难的是你要通过什么样的维度去看什么样的结果。”续扬认为。
比如欧洲杯马上就要开始了,半夜里有人就会爬起来,拿着自己的Pad看直播的时候,用户会遇到什么问题?可能会遇到躺在床上看的时候视频非常卡,流畅度不好。收集用户观看行为的时候,就需要告诉运营者哪里卡?这要从地理维度上去分析、处理数据。
比如用户在PC上看了一段视频,下班路上用APP又看了这段视频,同一个人不同时间、不同终端看了同一段视频,如何能够把它识别为这是一个人?我们就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去重”处理。
经过不同维度的数据处理,用户的画像会越来越清晰:用户是谁、他喜欢什么、他的爱好是什么,都是可以知道的。
“这是一个闭环,有了这些数据,又可以反哺回你的内容制作上来,你就会越做越好。相信创新的技术一定能助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续扬坚信。
永洪BI
更敏捷、更快速、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