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BI到底比传统BI强大在哪里?

作者: 永洪BI  来源: 永洪科技  时间:2022年07月21日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数据应用以赋能业务、科学决策成为了当前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BI产品“投入小、见效快”的特征,成为了数据应用阶段的主力。

 

“BI”的概念提出于1996年,随后便有诸多企业开始开发独立的BI产品。2012年左右,我国开始出现了新一代的BI产品,其特点是部署周期短、操作简单等,自此,业内将BI产品划分为“传统BI”和“敏捷BI”。

 

敏捷BI和传统BI有何不同?本文将进行详细的对比。

 

特征不同

 

传统BI的特征是以IT为中心的预定义报表平台”,也就是说,报表的开发与制作以IT为主导,其原因是传统BI的技术门槛高,操作难度大,需要专业的人员才可完成数据的分析与洞察。

 

而敏捷BI的特征是以业务人员为中心的一站式数据分析平台”,通过降低系统门槛,实现快速部署、快速应用、快速迭代,操作简单,系统自动处理数据,所有分析过程可视化,从而实现以业务为主导的数据体系。

 

敏捷BI一方面满足企业变化速度加快、数字化转型情况多样化,以及数据资产快速变现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管理及业务发展的要求,管理重心由集权管理转变为一线赋能,网络化和协同化成为新的特征。这便要求BI工具有更快速的响应能力、更高效的处理方式和更智能的业务洞察。

 

模式不同

 

传统BI属于“瀑布式”模式,是一种不可逆的流程模式。即先由业务人员提出需求,然后由IT部门完成项目规划、开发设计、测试、用户体验,最后才能上线给到业务人员使用。在测试和上线阶段,IT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存在理解偏差,报表经常存在不符合业务人员需求的情况。这便会导致反复测试,沟通成本高,上线周期拉长。

 

当业务出现变更后,需要重新走一遍开发流程,时间成本极高,以周、月为周期计算,决策效率也很低。

敏捷BI属于“循环式”模式。整个工作流都是由IT和业务人员协作完成,全程可视化操作分析。例如,由IT人员将数据归类并输入BI平台,业务人员基于业务需求进行自助式探索分析。其中权限体系管控由IT人员协作完成,以便将报表分享给其他业务人员查看。同时通过联动交互,发现业务问题,得到数据反馈,再针对问题进行探索分析,以此形成自循环的工作流。

效果不同

 

传统BI的实际效果其实是对已知问题做出解答的过程。例如,业务人员想知道今年销售额与去年的对比情况,将问题提到IT部门,IT人员从数据库中获得相应的数据,处理分析后得到的答案是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的少200万。

 

这个答案是个结果集,业务人员只能知道少了200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少。所以传统BI是一个数据可视化的过程,只是把结果展现出来,而不能对目前已知问题进行解答。

 

敏捷BI的效果是洞察数据,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做出科学决策。仍以上面场景为例,业务人员可以自行从数据源中找到对应的销售额指标和时间维度,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快速得到答案。

 

得出答案后,业务人员可以再次进行拖拉拽指标,比如产品和地区,查看是不是某个产品或者地区销售额变少导致。如果都不是,就可以到数据源选择模块,拿到对应的销售人员的表,关联销售额的表,再分析是否是人员投入的原因导致。

 

敏捷BI就是通过拖拉拽的方式,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洞察数据,拓展视野。

 

作为国内敏捷BI的首创者与引领者,永洪BI因 “一站式大数据服务”等先进理念和技术,以及高性能、低门槛、便捷易用等属性,一直受到市场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喜爱,连续5年获得中国敏捷BI第一名。目前已经拥有6000多家企业客户,1000多家合作伙伴,涵盖了金融、制造、泛互、零售、电信、能源、交通、政府、教育、医疗、建筑等20多个中国支柱产业及新经济产业。


 

 

版权声明

 

永洪BI
更敏捷、更快速、更强大

申请试用
Copyright © 2012-2023开发者: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版本:V10.0
京ICP备12050607号-1京公网安备110110802011451号 隐私政策应用权限